基因檢測預知未來 時報周刊 vol.1461, mon, 20 feb, 2006 張文堯
人類基因解碼已在千禧年完成,基因之謎也逐漸解密,原來肥胖、性冷感都是基因惹的禍。 透過基因檢測,可以預知疾病,甚至防患於未然,未來,再也沒有治不好的病,長生不老將不再是夢想。
基因檢測項目 主要是給個人1個疾病警訊的機率預測參考值,而需要採取什麼樣的預防措施,則需要醫師的專業意見和個人對風險承受能力的評估。保健型基因檢測在一般坊間的健診中心可做,有不同的項目可選擇,價格從3,000元到1萬元以上的套餐式檢測都有。 ■心血管 「心血管」基因檢測包括ace(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心肌梗塞),agt(高血壓、鈉鹽敏感的體質),apoe(高血脂、老年痴呆症)、mthfr(葉酸代謝不良、動脈硬化等)依照個人需求勾選檢測內容,每個項目約1,500至3,000元。 以高血脂症來說,研究人員發現,飲食當中油脂的代謝是經由apoe基因所攜帶的e型血脂蛋白進行,若先天帶有功能不良的apoe基因型,那麼就容易因本身油脂代謝不良,而有較高的機率得到高血脂症與老年痴呆症。 ■躁鬱症 研究中發現,憂鬱症患者的大腦中血清素濃度較一般人低,而造成大腦中血清素分泌失衡的1個重要因素與基因有關。而從一群躁鬱症患者中研究發現,10%的人第4號染色體上的fat基因發生變異。著名畫家梵谷可能患有躁鬱症,他在1889年的畫作《鳶尾花》以及同年他的自畫像中,約略可看出躁鬱症患者在躁期發病時的精神狀態。 ■癌症遺傳 若想檢測癌症,現在也有醫院可檢測乳癌、大腸癌等,不過癌症的發病因子有很多,即便帶有基因,也不一定就會罹患癌症,而是罹癌的機率比帶有基因的人要高,所以更應比一般人注意避開危險因子。 高醫設有乳癌、大腸癌遺傳諮詢,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亦有癌症遺傳諮詢門診,台大及台北馬偕有提供乳癌基因檢測,台北榮總有腫瘤遺傳疾病諮詢門診。 ■禿頭 科學家們認為禿頭與以下幾個基因有關:androgen receptor、5-alpha reductase、hairless gene、dsg4,現在透過基因檢測,若以上4種基因都具備,那麼禿頭的機率比其他人更高。 ■肥胖 肥胖基因有許多種,目前所知至少有20種以上與肥胖有關的基因,現在已有一些減重門診提供肥胖基因篩檢的檢查,並因此篩選哪1種減肥藥較適合個人。日本更把其中較具代表性的3種基因挑出來做檢測,分別是易胖肚子的β3ar基因、易胖下半身的ucp1基因型、較不易胖的β2ar基因型。受試者檢測完後可搭配飲食建議與攝取營養補充品。 ■性高潮 去年英國倫敦聖湯瑪斯醫院的學者就曾指出,女性達到性高潮的能力,有34~45%的差異是由基因決定,不過大多數學者仍強調,這只是對於女性性功能障礙1個新的論點,並不代表此結果能將女性分成「正常」和「不正常」2種。 ■罕見疾病 目前已知的單一基因疾病已超過7,000種,大部份屬於罕見疾病。例如苯酮尿症、重症海洋性貧血、成骨不全症(玻璃娃娃)、黏多醣症(黏寶寶)、脊髓性小腦萎縮症(企鵝家族)等,這些疾病在國內已知的病患人數從數百人到千餘人不等。 前陣子新聞焦點的「羅倫佐3兄弟」,便是罹患罕見疾病,他們所罹患的腎上腺白質退化症(簡稱ald),就是x染色體上帶有ald基因型,當爸爸和媽媽的x染色體上都帶有這種基因時,女兒有50%的機率會得病,男孩則是100%都會得病。國內各大醫院設立的遺傳科或遺傳疾病諮詢中心,可做遺傳疾病基因檢測,並協助遺傳病患和家屬做家族諮詢。 ■其他 能量代謝系列、解毒代謝、骨質代謝、免疫系列、壓力誘發精神病因子等。 基因減重 日本正流行 假想一個情況:你走進診所,醫師手上有一分你的基因檔案,他告訴你未來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可能很高,建議你可以開始調整飲食內容,尤其可以告訴你太太,請他幫你在晚餐多準備一份黃豆食物,因為你的基因型顯示,黃豆可幫助你降低罹癌機率,這個場景將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實現!這就是營養和基因組學的關聯性,某些食物會加強保護基因或損害基因的表現,但也有些食物可能抑制這些基因的表現。 一些研究成果證實,蔬菜、水果的營養素,能保護人體的免疫自由基、抵制致癌物質的損害。因含有某種轉化(?),這種(?)關係到一個吸菸者是否會患上癌症。據專家調查表明,人群中只有一半的人具有產生這種(?)的基因,這就是為什麼有人終生吸菸,卻不會罹患肺癌的原因所在。 郭東源提到,搭配愈多種的基因檢測、知道的基因型愈詳細,量身打造的食譜就會更精確,例如搭配營養素消化吸收能力的基因檢測,簡單地說就是,如果已證明綠茶可降低乳癌發生機率,那麼具有某種基因型的女性,就能因為喝綠茶降低致癌細胞的活性,來達到防治乳癌的目的。 所以未來只要能夠找到司主消化代謝(?)功能的特定基因型,擁有個人化的基因食譜不是難事;而疾病風險預測,甚至是個人藥物服用會不會產生抗藥性的檢測,都能提早知道。不過,研究基因和營養的關係並不是教大家「偏食」,或只吃某種東西,研究的目的是為了避開會讓自己增加不健康風險的危險因子,所以應該當成是更聰明地攝取營養素。 沒有一種體重控制方法人人適用,大家最關心的肥胖問題,現在已經知道和遺傳體質、飲食習慣有關,不過那些「怎麼吃都不會胖」的人,他們的基因型是不是和你我不同?因為基因檢測的技術普及化,生技學家們也已有了答案。 7類基因檢測,預知未來。/時報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