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部落格 > 部落格文章
 
網路行銷與政治選舉:族群分析面向
 
分類:網路行銷

2007/6/22 下午 08:00:06

 

2007年5月的台灣,已經充滿了濃濃的政治味,兩黨對決的主角:甫出線的民進黨籍總統候選人謝長廷對決國民黨籍總統候選人馬英九的態勢已趨明朗,情勢的發展也表示2008年大選之戰正式吹起了號角。

無獨有偶,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也正如火如荼的展開,各路好漢亦摩拳擦掌準備競逐這個「全世界最有權力」的位置,其競爭激烈程度亦不在台灣之下。對行銷人員而言,分析複雜的政治情勢太困難,但探討政治傳播工具則相對容易。而美國總統初選中各要角所採取的網路傳播方式無疑是一個值得我們探討的議題。

據報導,目前檯面上有意競逐美國總統寶座的諸位要角中,有些已經採行網路作為傳播工具,例如:(註一)

1.民主黨籍參議員希拉蕊選擇在自己的個人網站( http://www.hillaryclinton.com )宣佈參選下一屆美國總統,並表明希望透過這個網站與美國人民對話,並利用電子郵件與支持者對話。
2.民主黨籍另一位參選人歐巴馬也選擇在網路上宣布參選。
3.民主黨籍另一位參選人艾德華茲則將錄好的兩分鐘半影片放在youtube上向選民闡述政見,並在許多知名部落格大打廣告。

這些候選人在傳統的大眾傳播媒介之外,選擇以網路作為與選民支持者溝通的工具,有其考量。首先,不同的候選人有不同的支持族群,網站的區隔性正滿足分眾需求。再者,隨世代演進,各候選人無不積極爭取年輕族群認同,因此使用年輕族群接觸的媒體(網路)則是志在白宮的各候選人不可或缺的選擇。

由美國例子回頭審視台灣的政治生態,以上層面均適用於台灣。再者,根據2007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針對此一議題,亦可看出一些有趣的現象。

首先,讓我們先給予以下族群清楚的定義:

1.「使用網路的族群」,必須具備以下特性:
(1).網路、電腦遊戲與電視遊樂器是打發時間的休閒方式,且
(2).經常透過網路來搜尋資訊,且
(3).電腦網路提供許多交友的機會,且
(4).網路是查資料的最主要途徑

2.「關心政治議題的族群」,必須具備以下特性:
(1).很注意有關國內政治情勢的消息,且
(2).喜歡參與政治活動、聽演講、與人討論或看評議性報導

3.「關心社會議題的族群」,必須具備以下特性:
(1).常自願為醫院或服務性社團做義工
(2).對近年來各種新疾病(如愛滋aids、伊波拉病毒、炭疽熱、sars) 感到憂心}
(3).在消費時,會優先選擇環保或不傷害環境的產品
(4).拒絕購買過度包裝的產品
(5).擔心人類的過度消費會耗盡地球資源
(6).為了減少空氣污染,願意多騎腳踏車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7).對地球生態與環境永續的問題感到憂心

根據以上三個族群的定義,透過2007年版e-icp,可以得出圖一。從圖一發現以下特性值得注意:


1.「使用網路的族群」與全體相較,他們更關心社會議題與政治議題。
2.「關心政治議題的族群」與全體相較,他們使用網路的情況更普遍,同時更關心社會議題。若與「使用網路的族群」,兩者在關心社會議題的比例上沒有明顯差異性。
3. 「關心社會議題的族群」與全體相較,他們使用網路的情況更普遍,也更關心政治議題。若與「關心政治的族群」相較,他們使用網路的比例更高。若與「使用網路的族群」的族群相較,他們關心政治議題的比例更高。

由以上分析可知,關心社會議題與政治議題的民眾,使用網路的比例比不關心此類議題者高。同時常使用網路的族群,比起不常使用網路的族群,更關心社會議題與政治議題。

由「使用網路」、「關心政治議題」、「關心社會議題」這三者彼此的正相關,可以證明網路的確是傳播政治訊息的有效工具,而透過網路向網路族群傳遞候選人本身的政治理念,除了可以進行分眾、吸引年輕族群外,亦能比其他傳播工具更吸引網路族群的青睞與矚目,的確是一種值得各位候選人善加利用的傳播工具。

註一:「美國大選 『網戰』開打」,張漢宜,天下雜誌,第366期,2007.02-14 ,頁200。

●更多文章請見東方線上

 
 
目前評價:0
 
您對這一則文章的評價:
 
回應內容: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