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賴宥霖特稿】最近百貨公司週年慶活動如火如荼的展開,各家百貨公司紛紛推出各種優惠,讓消費者直呼撿了便宜,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其實越來越多的折扣、優惠,目的就是想盡辦法讓消費者將錢掏出來,問題是,多數的消費者並沒有負擔這些奢侈品的能力,多數靠信用卡「預支未來」,未富先奢侈,這才是造成消費惡果的主因。
今日聯合報《聯合筆記》「富裕流感」一文指出,美國節目製作人約翰.葛拉夫所製作的「富裕流感」紀錄片及書籍,精準地預言了由於全球擴張信用,沒有節制地鼓吹消費的惡果,至今全球皆尚未從次貸問題所造成金融風暴中完全脫離。
事實上,購買奢侈品並不是一件壞事,只要本身經濟條件許可,奢侈品的消費還可以促進經濟成長,增加就業機會。但是現在消費社會的問題在於,消費已經變成一種非理性的運動,在商家的行銷及廣告手法之下,消費變成一種感性的衝動引導的行為,導致消費者往往購買許多超出自己能力負擔的奢侈品,這就是消費為何會變成災難的原因。
商家不斷編造謊言讓消費者相信,消費是一件高尚而重要的事,於是越來越沒有人重視勤儉的品德。現在的社會,消費反而才是一種新的道德。信用卡、現金卡申辦借款越來越容易,關於奢侈消費的新聞也永遠不嫌多,日前百貨公司週年慶甚至出現一口氣刷卡八百萬的新聞。
近幾年出現的「卡奴」,就是這種消費觀念下的犧牲者。在媒體商業化的推波助瀾下,讓消費者誤認為「買越多、賺越多」。事實上「賠錢的生意沒人做」,不管消費者怎麼精打細算,最後賺錢的一定是主導這種金錢遊戲的莊家,而消費者往往還以為自己賺了而洋洋得意,等到事後接到付不完的帳單、家裡堆滿各種用不到的東西,才後悔莫及。
基督教的主禱文中有一句話:「不要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對於兇惡的困境我們尚可從其中脫離,但面對人性的試探卻最好連遇見都不要!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聖人,「承受苦難易,抗拒誘惑難」,消費的陷阱太多,真要全身而退的最好方法,還是讓自己遠離那些誘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