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在一般人的看法是一個落後又不科學的醫療體系,尤其很多接受現代醫學的西醫常暢談中醫無用論或中醫不科學,原因有很多,例如:中醫的診斷與西醫的診斷迴異,中醫只靠「望、聞、問、切」四診即要診斷病人的整體疾病是有點牽強,中醫只靠一些花花草草就要治病(尤其很多都是日常的食品類),好像是真的不可能,尤其中醫常說的一些術語都是模稜兩可,還有很多連中醫師本身都不懂的術語,這要患者信服是有點困難。
俗語說:隔行如隔山,除非同為中醫界人士,不然一般人如何能真正體會中醫的深奧?中醫藥的發展已然四、五千年,在這之中不是三言兩語即可說盡,當然也不能倚老賣老,謙虛中才能更進一步,中醫把人體比喻為小宇宙,這並不為過,中醫即把自然現象來比喻人體變化的種種,主要是學醫者知道問題與原因,可是時代背景因素,無法使用語言或文字表明病由,然!患者並不懂得這些原理,所以只得透過比喻方式讓患者了解,例如:現代所說的「免疫系統疾病」,中醫歸納為「氣虛或濕熱」範疇,「退化性關節炎」中醫歸納為「骨痿或勞熱」的問題,「腹部腫瘤、胃癌、腸癌、大腸癌」中醫的歸納為「噎膈、癥瘕、腸癰、腸覃、臟毒、積聚」的範疇,說穿了只是病名不同而已,可是這些原因都是造成很多人質疑中醫不科學的原因之一,不懂與信心有絕對關係,因為不懂得中醫的真正原理,所以認定中醫不科學與無用論即會產生,加上中醫並非如一般人想像的簡單,所以學習中醫的基礎上差異甚大,對疾病的診斷或下藥相去甚遠,而且藥材的道地與否關係藥效,這也造成很多人服用中藥以後感覺沒有效果的原因,其實中醫應該說是科學的先鋒,在沒有儀器的輔助之下,中醫能夠把人體內臟生病的原由摸清楚,這可非容易學習的一課,必須有認真學習的基礎,加上長時間的經驗累積,才能把診斷發揮到淋漓盡致。
中醫常說「吃腦補腦、食肝養肝。」這不是沒有道理,如果把科學這一門學問看到最盡頭,萬物的起源無非原素的結合,如果人類真能把握原素多寡與傪合時間過程,相信創造物種或重起已滅絕的物種絕非難事,大宇宙中的星雲存在的即為原素,星雲醞釀星星,許多的星星在結合成一個新星系,人體亦是如此產生的,母體的子宮與星雲體一樣,提供了胚胎的原素來源,醞釀胚胎長成小嬰兒,小嬰兒出生後再經營養攝取來提供體內細胞分裂過程需要的組合應養素原素,小嬰兒就在成長過程中就一直重複這些原素的攝取與代謝,所以原素是我們最需要的物質,然而這些原素一直存在各種食物中,所以中醫在很早以前即使用「虎骨、豹骨、猴骨、龜粄、鹿角」等物質上提煉成膠質,在把這些膠質提供為治療上或保養上所需的藥材,這些難道是不科學嗎?我覺得應該說是科學的先鋒,為什麼中藥在燉補的過程中,常會使用「母雞、豬肝、豬腦、豬尾脊骨、豬心」等食材作為藥引子,主要是取該物質裡面的元素與藥材的結合加強藥效,相信這些都是未來生物科技所需研究的一門重要課程。
取材自:雪蓮花中醫藥專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