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皮膚搔癢症
莊雅惠中醫師 台北市立婦幼綜合醫院主治醫師 台北市立和平醫院特約醫師
冬季皮膚搔癢是寒冬季節常見疾病,多由皮膚乾燥、異位性皮膚炎、溼疹及精神因素而誘發,病患常因劇烈搔癢,影響睡眠,甚而破壞皮膚美觀,因此若能內服及外敷同治,改善體質,則可減輕病患的不適。
溼疹是一種病因複雜的反應性皮膚炎,皮疹型態呈多樣化,搔癢劇烈,臨床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及慢性三種,一年四季均可發病;而異位性皮膚炎則屬於一種過敏反應,常有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家族史,患兒對異種蛋白容易過敏,多數於嬰幼兒自癒,少數則終身反覆發作,不易治療。
對於易患冬季搔癢症的患者,除了找出病因,加強治療,更應調整飲食習慣,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盡量少吃容易加重病情的發物,如海鮮類、草菇、洋菇、毛豆、香菜、竹筍、芒果、羊肉、甘蔗、鳳梨、蔥、蒜、辣椒、濃茶、咖啡等。再者,使用溫和的沐浴乳洗澡,沖洗水溫不宜過高,避免泡澡及洗澡後以凡士林或綿羊油潤膚,均有助於減少搔癢。
一、止癢藥膳: 1、潤膚止癢粥:
材料: 炙首烏 6 錢,刺蒺蔾 5 錢,黃精 5 錢,玉竹 5 錢,紅棗 10 枚,甘草 1 錢,糙米 1 杯,瘦肉絲1碗及適量胡蘿蔔絲。
食用方法與用量: 將放入藥袋中,加 2500 ㏄ 水,燉煮約1小時,去除藥袋,放入糙米,煮熟後起大火,加入肉絲及胡蘿蔔絲,熟後加入鹽及香油等調味品,即可分 3 至 4 天食用。
功效: 補血養肝,滋陰潤燥,止膚癢;適用於皮膚乾燥、搔癢脫屑、丘疹粗糙、 灰色鱗屑、反覆搔癢、抓痕累累、煩躁不安、口乾不多飲、大便乾燥等證屬陰血不足者。
備註: 眠差嚴重者可加百合 5 錢或 1 兩。
2、清熱薄荷茶: 材料: 滑石 1 兩、茯苓 3 錢、金銀花 3 錢、薄荷 2 錢、丹皮 3 錢、甘草 1.5 錢及適量冰糖。 食用方法與用量:諸藥加 3000 ㏄ 水,燉煮約 1小時,過濾後加入冰糖,即可分 2 天飲用。
功效: 利濕清熱,涼血止癢;適用於皮膚紅斑、丘疹水泡、嚴重者鮮紅糜爛、搔癢難忍,睡眠不安,小便黃赤,大便乾結等證屬濕熱內蘊者。
備註: 口乾者可加天花粉 3 錢;便秘嚴重者可加決明子 3 錢。
3、除濕薏仁湯:
材料: 白茯苓 5 錢,荊芥 3 錢、芡實 5 錢、白扁豆 1 兩、生薏仁 2 兩,綠豆 1 兩及適量冰糖。
食用方法與用量: 將白茯苓、白扁豆及荊芥放入藥袋中,加適量水浸泡30分鐘,煮約 40 分鐘,去除藥袋,藥汁備用;將薏仁、芡實及綠豆洗淨,分別浸泡1小時,先將薏仁及芡實以燜燒鍋燜軟後,與綠豆放入燉煮,當綠豆一破皮,湯汁尚澄清時即熄火,燜約 30 分鐘後,加入藥汁,稍涼後加少許冰糖,即可分 3 天食用。
功效: 補脾益氣,利濕止癢;適用於皮膚搔癢、丘疹水泡、糜爛出水、斑色淡紅或同膚色、搔癢劇烈、睡眠不安、面色萎黃、疲乏無力、食慾減退及大便稀軟等證屬脾虛濕盛者。
備註: 睡眠不安嚴重者可加茯神 5 錢。
二、外治法: 1、潤膚止癢油:
材料: 紫草根 2 兩、當歸 2 兩、麻油 500 ㏄。
用法: 將當歸放入麻油中浸泡 30 分鐘,大火煮滾,轉為小火,待當歸成焦黃色,轉為大火,放入紫草根,熄火燜約 5 分鐘,過濾後即可抹於患處,每日 2 次。
功效: 滋潤涼血止癢;適用於皮膚乾燥、搔癢脫屑等屬陰血不足者。
2、止癢三黃粉:
材料: 大黃、黃芩、黃柏各 30 克。
用法: 取適量粉末,加入少許香油或蘆薈調勻,抹於患處。
功效: 清熱涼血止癢;適用於丘疹紅腫、糜爛流水屬濕熱內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