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
mitch albom
編輯筆記
本書是一位年輕人向一位垂死的老人家學習生死之智慧的故事, 樸實的字句裡含有無數動人的意念, 在瑣碎複雜的生命痕跡中,篩出足以令人頓悟的單純。 對於「活著」這件事,我們總有自己的哲學,關於何者重要何者可忽視,誰沒有一番說法。然而,現在有這麼一個人,他已能預知自己的死期,由他來說出生命中真正值得重視的課題,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生活,我們能不能安靜諦聽? 不是非得傷痕纍纍才能悟得生活的道理;有些人的生命如同蚌之容沙,把折磨與痛苦培養成一顆顆珍珠。若我們懂得欣賞他的珍珠,便是上了人生的一課。
p.19 他問自己:我是要日漸萎靡不振,或是要善加利用剩下的時間?
我想,大部分的人在面對死亡,多半沒辦法馬上那般沉著冷靜面對吧。但是他做到了!或許真如墨瑞所說的,他很幸運,還能知道自己剩下無多的時間可以與他所愛的人陪伴,在他走之前還有機會把想說的話傳達給他所愛的每個人聽。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生之喪禮」,墨瑞認為,喪禮上大家都說了這麼多好聽的話,但是他自己卻聽不到,不甘遭受如此命運,於是決定舉行生之喪禮『我們平時從不會對所愛的人講的衷心話語,墨瑞在這一天都傾心剖白。』
p.48 我們的文化讓人們無法自知自適。我們教的東西不對。而你得要十分堅強,才有辦法拒絕這錯誤的文化,才能自己找到出路,創造自己的文化。
這句話大多數人都有同感吧!「書是死的,人是活的」,學校教的東西都很死,我們的教育不外乎升學,但是都忽略了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什麼才是我們一輩子受用的。但是又有多少人拒絕這錯誤的文化?我們面對的所有,皆是「衝突對立面」,這才是之所以人們得要「十分堅強」才能「自己找到出路,創造自己的文化」!
p.58 我們為什麼花那麼多時間去理那些不相干的事?
墨瑞有段話:「太多人像是行屍走肉,就算他們做著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也似乎是半睡半醒,這是因為他們追逐的目標不對。生命若要有意義,就要投入去愛別人,投入去關懷你周遭的人,投入去創造一些讓你活得有目的、有意義的事情。」
p.69 levine:「愛是唯一理智的行為。」
p.75 如果必要,我會好好哭上一場,但哭過後我會專注在生命中仍未失去的種種好東西上面
p.83我想,錄音就像相片及錄影,都是想從死亡魔掌中攫取一些東西的無奈嘗試。
p.86他站在鐵道上,聽著死亡列車迎面而來的拔尖汽笛,他很清楚生命中什麼才是重要的。
p.108 我好像可以看到時間從窗櫺之間溜過。 p.235生命中沒有什麼「太遲了」的事。生命直到最後一刻都是變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