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部落格 > 部落格文章
 
阿嬤用愛與堅毅 詮釋生命無價
 
分類:新聞

2008/3/16 下午 06:16:41

 

「水蜜桃阿嬤」紀實片首映會現場
這個故事不是生與死,而是愛與原諒。《商業周刊》希望喚起更多人,了解生命的價值,讓成長中的孩子,學會愛自己、愛別人。
商周第1022
出刊日2007.06.25
山中的風雲翻動著,也翻攪出所有人深藏的情緒。大銀幕上的水蜜桃阿嬤和七個孫子的故事,是如此的真實,真實到逼著每一顆心必須凝視阿嬤和七個小生命是多麼困惑的在創傷中成長。 黑暗中,很多人在流淚,這是六月十四日的「水蜜桃阿嬤」紀實片首映會現場。正當情緒還來不及隱藏時,此次擔任配樂的盲人鋼琴家黃裕翔,原本希望用琴音帶領全場觀眾從悲傷中走回現實,但那首「泥娃娃」,讓被觸動的情緒更難以收拾,到底誰來做孩子們的爸爸媽媽呢?孩子未來的教育又該怎麼辦呢? 導演楊力州說,這是一部關於愛與原諒的片子,希望大家能用正面的態度來幫助自殺遺族家庭的重建。 跟著鏡頭凝視生命的真相
導演楊力州(中)拍出水蜜桃阿嬤滿滿的愛,接受現場觀眾獻花致意。(楊文財/攝)
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藹玲看完影片,非常震撼。她說,「生命教育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議題,並不是遙不可及的,這樣的紀錄片應該要讓更多人看到。」 凝視生命的原相是痛苦的,尤其是這樣巨大的傷痛。不過,導演卻用了樂觀的手法,還原生者如何面對逝者的震驚否定、討價還價、憤怒、沮喪。宏達基金會執行長卓火土說,最讓他難忘的是,阿嬤的勇氣與樂觀,「生命其實是很寶貴的,生命的價值也很難衡量,不過,不能衡量不代表它就可以輕易被低估,也許我們的教育,應該花更多時間在生命教育上。」他說。 儘管承載了生命這門功課的深邃與不忍,但水蜜桃阿嬤的愛和淚水,卻讓七個小生命重新滋長。其實在台灣的學校教育中,有太多缺少的領域,或來不及做的,像是理財教育、情緒教育、生命教育…等,「尤其是生命教育,始終是很缺乏的一塊,生命教育應該擺在第一位,」陳藹玲說。 不過,當聽到自殺會世襲,也像傳染病一樣至少影響周邊六個親朋好友時,很多人都震住了;再進一步聽到全台一千八百萬成人中,居然有一百九十萬人患有憂鬱症,這麼真實的數字,更讓人大吃一驚。「數字已經這樣了,潛伏的一定更可怕,不只年輕人,老年人也一樣。」宏創辦人施振榮夫人葉紫華說。 「問題該怎麼解決?這是心理的議題,很難,要整個社會一起來面對。」葉紫華很冷靜的說。看完片子後,中信金控股個人金融執行長尚瑞強仍久久不能自己,他想起了十四、五年前好友的離去,當初他完全不明白好友為何自殺,但因為看了影片,讓他更了解,這個大家不願意碰觸的議題,居然這麼真實。 關懷生者讓孩子學會正面思考
受傷後的小生命,成長才正要開始,「我的憂慮與不捨更大於感動,」他說。尚瑞強發現,這個案例讓他親眼看到,受傷的孩子隱藏了那麼多的問題,但是我們大人看見了嗎?他認為,這麼驚人的數字告訴我們的是,從教育、經濟、政治、社福、到衛政體系…,台灣社會如何變成有系統的救助價值鏈,可能是當務之急。 但是,誰來做呢?靠政府、靠企業,「最重要是我們自己要伸出手,」他呼籲,所有各具專業的人士都要各司其職,共同面對這個說不出口的真相。 「水蜜桃阿嬤」只是台灣許多家庭的縮影,歷年來,全台灣累計自殺親友至少有四十萬人,在我們的社會裡,還有很多這樣的家庭,他們需要的可能不只是一包米,而是有人看得見生者及孩子的處境,讓這些受傷的生命被重新理解。 《商業周刊》為讓更多人了解生命教育,選定台灣自殺率排行最高的前五個縣市,要為三百六十六所學校製作生命教育教材,讓孩子從小學會正面思考,也讓成長中的孩子,學會愛自己,愛別人。 本文章由「商業周刊」授權刊登,更多內容請見本期商業周刊

商業周刊1022期   / 文●成章瑜

資料來源:全球華文行銷知識庫授權

---------------------------------------------------------------------------------------------------------------------------------

 
 
目前評價:0
 
您對這一則文章的評價:
 
回應內容: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