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部落格 > 部落格文章
 
打造退休圓夢計畫
 
分類:新聞

2008/3/16 下午 10:55:33

 

主題:打造退休圓夢計畫
來賓:國泰投信投資管理部 張雍川 協理 國泰人壽 陳萬祥 專案精算經理「老」是每個人都會必經的過程,因此要如何從現在開始規劃,打造快樂的退休生活成為一個相當熱門的議題,國泰投信投資管理部張雍川協理表示,一個人退休要準備多少通常會考慮幾個方向: 1 你現在幾歲 2.你打算幾歲退休 3.你希望在退休後你每個月可以消費支出多少錢 4.你希望用多少投資報酬率根據這些方向,來決定到底要準備多少退休金。舉例來說,一個30歲的人,預計60歲退休,希望每月退休有3萬元可以運用,而此3萬元是與現在生活水準相當的3萬元,所以必須考慮通貨膨脹,假設通貨膨脹率為2﹪,報酬率5﹪,他應該要準備1074萬的退休金,每個月要存13000元;同樣的前提下,若40歲開始準備則需要891萬的退休金,雖然準備的金額較少,但因為太晚準備,所以每個月要存21000元左右;到了50歲要準備723萬的退休金,每個月要存46000元左右。由此可知退休金的規劃當然是愈早愈好,若是要達到提早退休的目的,最好在從踏入社會開始規劃。 而退休理財規劃是不能重來、不允許失敗的,所以要做好資產配置、風險分散管理。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投資的成敗91﹪是和資產配置是否的當有關,若將所有的錢都放在股票裡是相當危險的,所以協理提醒投資者要遵守「雞蛋不要訪在同一個籃子裡」的原則,更要實行「333法則」,1/3屬於股票投資,1/3屬於債券型投資,1/3放在定存,可以維持一個長期穩定的報酬率。而昌出社會的新鮮人由於收入少,沒有那麼多資金可運用,張雍川建議可以從購買共同基金,定期定額小額累積的方式來做。 籌備退休基金要掌握下列原則: 1.愈早準備愈輕鬆 2.長期規劃,絕對不能失敗,也就是風險要低,因此做好資產配置很重要。 3.長期持有的耐心、繼續投資,用耐心搏財富,比較短期投資與長期投資差異。 4.定期檢視這些資產配置是否恰當,是否要做轉換。而這需要靠一些投資顧問是的提醒客戶做些轉換。 基本上籌措退休金的工具有5大類,一是保險,二是定存,三是債券或債券型基金,四是股票型基金,五是股票。張雍川表示這五類有不同的憂缺點及屬性,透過這五大類的金融工具搭配組合,組合出一個符合個人的預期報酬及風險承受能力的規劃。 保險:有年金保險、投資型保單……可運用。 定存:報酬率穩定,缺點-中途解約利息損失比較多。 債券或債券型基金:報酬率穩定,但目前報酬率愈來愈低,只比定存多一點,但在報稅上有一些優惠。 股票:不需要自己去挑股票,由經紀人來選股,透過基金分散持股的優點,來分散單一個股的風險,相對的報酬也比較高;缺點--共同基金績效差異相當大,要如何挑到一張長期、績效穩定的基金,難度還蠻高。 股票:股市波動性很大,選股難度愈來愈高,若自己去挑股票,承受壓力相當大。 而隨著年齡家庭狀況不同對於報酬風險能力也不同。 20歲~30歲社會新鮮人:離退休還早,風險承受能力較高,可以做一些積極的投資。可以把較多的資金放在股票、股票型基金或投資型保單…,投資酬率比較高的商品裡。 30歲~40歲的築巢族:通常有房子、小孩,財務負擔相對提高,這時期的理財必須要較為穩健,投資債券基金、平衡基金或是投資型保單等商品,獲得穩健的報酬率。 40歲以上的中、壯年族:這個時期距離退休年齡已經不遠了,不能拿老本開玩笑,所以報酬期待相對的要比較低,以「保本」為最高的指導原則,像是銀行的定存、債券型基金……等固定商品都是不錯的選擇。 知道了投資工具但是現代人忙碌沒時間注意什麼時該投資?什麼時候要把金額拿回來?張雍川表示「定期定額」是籌措退休金最好的方式,而這也是所謂的「懶人理財術」,透過定期定額分散時間的風險。所謂定期定額投資,是指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以固定金額的資金,投資於某一種投資標的。目前最普遍的是定期定額購買共同基金。這種投資方式具備以下的優點: 1.小額投資,人人負擔得起。 2.強迫儲蓄。類似跟會及郵局零存整付的方式,均有強迫投資人儲蓄的功效。 3.可以克服追高殺低的心理障礙。由於每月投資的金額固定,因此股市大漲時,當期所買到的單位數將相對減少,股市大跌時,當期所買到的單位數將因而增加。如此一來,自然能克服人性的弱點,可不會有追高殺低的問題。 4.透過這樣長期扣款 他的複利效果非常可觀。而一直以來傳統以為保險以保障為主,國泰人壽陳萬祥專案精算經理表示,在保險商品多樣化後,保險兼具儲蓄及投資的功能。民眾最清楚的就是投資型商以及還本型的儲蓄型保單。「保險」最特別的是有年金保險,陳萬祥表示40歲以上的年齡層,風險承擔能力低,年金保險可以提供消費者有個持續、穩定、專屬的收入,當年金保險開使給付後,被保險者只要還生存著就能活到老、領到老。 陳萬祥表示投資型保單具有彈性滿足人生多方面的需求,年輕時購買投資型保單著重在「保障」:隨著年紀增長經濟能力提高,可以增強投資及儲蓄的功能;老年時以投資型年金保險來說,就可以開始轉換成年金保險,提供一個持續穩定專屬的收入,但若不是年金保險型式,會有一些投資風險及變動。所以一搬來說,接近退休或是退休後保險類型轉到年金型保險是較為恰當的。 退休後除了要照顧「老本」外,也要注意健康,照顧我們的「老體」。隨著醫療進步,人類的壽命也跟著延長,根據調查民國120時,每2.8個工作人口就要照顧一個老人。而退休之後除生活、娛樂費用外,最重要的就是醫療費用,以全民健保為例,一個65歲以上的老人,平均一年花費是5萬元這對沒有工作的退休銀髮族而言是非常沉重的負擔,顯示出老年化的醫療問題,單靠健保給付已經無法滿足醫療費用的需求,這時就應該利用保險公司所推出的醫療保險來彌補。醫療保險分為下列幾種: 1.住院醫療日額給付/實支實付:此類型是屬於一年期的,主要為單純因為住院的病房費補助或因為手術固定理賠的醫療費用,分為按住院天數的日額給付型或是拿收據的實支實付型,此保單特色是每5歲費用就調整一次,而投保人最多投保到70或75歲就結束了,健議購買此險種應再搭配其他的醫療險種,以求醫療險的完整。 2.帳戶型終身醫療:在一定的條件給付下提供民眾醫療保障到終身其特色是理賠有最高上限,而且加進了「壽險」的理賠,額度約是投保住院日額為1200~1000倍,此險種在未身故時是醫療險,疾病住院醫療可獲得理賠;身故後又可將未用完之餘額當成死亡保險金遺愛後人。 3.防癌醫療險:癌症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1名。平均15分鐘就有1人因癌症身故。一旦罹患需要花費的醫療費用、漫長的療程期,都將帶給病人與家屬沉重的經濟負擔,此險在未身故時是醫療險,疾病住院醫療可獲得理賠;身故後又有一筆死亡保險金。 4.長期看護險:隨著台灣逐漸進入高齡化社會,台灣對於此需求也會逐漸加重以上保險商品大部分是著重在點的給付、就是一次給付,而長期看護險呢!是著重在面的保障、也就是長期照顧,只要持續符合需要長期看護的定義,保險給付不中斷。 準備開始籌措你的退休金嗎?馬上選擇您的投資工具,及早開始打造退休計畫!
詳細內容請鎖定
飛碟聯播網
每週日早上11點至12點
由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共同贊助
黃麗璸小姐主持『行銷大贏家』節目

贊言創意負責人   / 黃麗璸

資料來源:全球華文行銷知識庫授權

---------------------------------------------------------------------------------------------------------------------------------

 
 
目前評價:0
 
您對這一則文章的評價:
 
回應內容: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