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部落格 > 部落格文章
 
任正非從華為冬天到床墊文化
 
分類:新聞匯總快報

2008/3/22 上午 01:36:42

 

各行各業都有許多在業內名氣非常大的企業,但通常都不為普通百姓所知,問題就在於他們所從事的領域與老百姓隔著一條鴻溝。只有那些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才能受到他們的關注,只有生產這樣產品的企業才能為他們所追捧。 華為這家企業,原本不應像現在這麼知名,因為他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與普通消費者同樣有一段不短的距離。在與筆者交流時,有朋友說,華為的知名度與任正非2001年寫的《華為的冬天》有著莫大的關係。事實上,自從《華為的冬天》問世後,這篇不是案例的文章便成了許多企業家、學者研究的典型案例,爾後借著媒體的傳播,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之作。 這麼多年來,華為也曾有過戰略轉型,也曾在業務架構上做過調整,但從華為的文化來看,始終沒有背離《華為的冬天》所喻含的深意。 前不久,華為一位25歲的員工——胡新宇因病毒性腦炎被診斷死亡。對此,業內盛傳是因為華為的“床墊文化”所致,而華為新聞發言人傅軍也表示,雖然過度勞累與胡新宇死亡不構成直接的因果關係,但確實也有相關性,公司高層已經高度重視對此事的處理,公司也重申了加班政策,晚上十點以後加班要經過批准,不准在公司打地鋪過夜。據深圳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許明達介紹,創業中的華為,留下了一個傳統,叫做“床墊文化”。幾乎每個開發人員都有一張床墊,卷放在鐵櫃的底層,辦公桌的下面。午休時,席地而臥;晚上加班,盈月不回宿舍,就這一張床墊,累了睡,醒了爬起來再幹。 對此,業界大部分人認為,華為可能要進行文化變革。事實上,隨著華為在國內外通信市場的狂飆突進,其影響力越來越大,文化轉型以便與國際接軌似乎是早晚的事情。然而,在任正非的導引下,華為雖然也曾引進外腦,對公司業務流程和文化進行了修正,但整體上並沒有發生變革。早在1995年前後,任正非就對華為的內部管理提出了質疑,繼而聘請人民大學教授編纂了《華為公司基本法》。緊接著,任正非又引進集成供應鏈(isc)等相應軟體,建立起“以流程型和時效型為主導”的國際先進管理體系。2000年,以上千萬美元的代價,華為接受了由ibm提供的集成產品開發(ipd)諮詢專案,打造了華為引以為豪的以業務流程為核心的管理模式。但是知道今天,流程依然沒有成為華為的主流,任正非在華為的人治烙印依然是業界詬病的對像,甚至有人因此認為,在任正非年齡不菲的情況下,華為的接班人問題將成為其進一步發展的桎梏。筆者就曾聽人說過,華為一大批“娃娃副總裁”們就是被任正非摸著腦袋長大的,腦袋後從來沒有長“反骨”的機會,缺乏獨立思考和奮鬥的能力。從這點考慮,華為收購港灣,把李一男拉回來做接班人,如果能做好人事平衡的話,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在筆者看來,“華為的冬天”和“床墊文化”,是一買相承的東西,是華為文化的同一個方面,前者提倡要有危機感,後者讓員工在危機感的基礎上繼續奮鬥。雖然傅軍說以後員工加班要審批,並不是說華為不再提倡“床墊文化”。近日,為了應對企業內外對“床墊文化”的熱議,任正非再次出手,這一次的題目是《天道酬勤》。文中,任正非介紹了“床墊文化”的由來和意義,指出“床墊文化”在今天依然是華為的精神支柱、力量之源,辦公室的床墊雖然主要是用來午休了,但“床墊文化”的精神依然要在華為提倡。 任正非的文章內容非常豐富,但真正讓筆者感慨的卻只是這樣簡單的文字“一天不進步,就可能出局;三天不學習,就趕不上業界巨頭,這是嚴酷的事實。”華為的進步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有目共睹,在中國企業的國際影響力如此之弱的今天,華為能一步步走過來,並贏得了國際性的尊敬,這一點是非常值得學習的。雖然說華為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與國際通信巨頭們相比,華為依然只能算是能力不錯的小字輩和小不點,想用國際巨頭們的管理方法和文化來引導華為是不現實的,華為還沒有這樣的資本實力、經驗基礎和影響力。 其實,考慮得簡單點,就像中國的經濟發展一樣,雖然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還不是得提倡艱苦奮鬥嗎?國家都能提,華為當然也可以提。從《華為的冬天》的危機文化到《天道酬勤》的床墊文化,在我們看到華為員工艱苦奮鬥的同時,也應該能夠體味到華為文化的連續性,在走上國際化的同時,華為能保持本真與自我,這一點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文稿來源:chinabyte授權,武陵客代理】

chinabyte   / 江江╱北京特稿

資料來源:全球華文行銷知識庫授權

---------------------------------------------------------------------------------------------------------------------------------

 
 
目前評價:0
 
您對這一則文章的評價:
 
回應內容: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