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部落格 > 部落格文章
 
金牌背後的秘辛─【中國】
 
分類:新聞匯總快報

2008/6/9 下午 11:25:34

 

雅典奧運剛剛閉幕,中國榮獲32面奧運桂冠。自1980年至今不過20年,中國如何從只摘下5面金牌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運動大國?這些不斷更替的運動新血又打哪兒來? 自從確定2008年的奧運在北京舉行後,中國的運動政策出現了更精準的方向,不再只是栽培對運動有興趣的選手。《time時代解讀》九月號中詳細報導中國的運動政策:這個取名「奧運爭光」的計劃,由【選才官】織出天羅地網搜尋中國各地擁有完美體型的幼童。臀部窄小,肢體柔軟度好的匯集去練體操或是跳水;反應快的指定項目是桌球或羽球;體格壯碩者往舉重訓練。還有業餘的解剖家駐校,他們協助預測學童們未來的身高,將未來的長人保留給省級籃球與排球。 除了在幾億幼苗中篩出帶著金牌基因的稚齡選手外,中國成為贏家還有一個重要的策略左右著。中國從一開始就瞄準了西方國家經費不足、不受重視的項目,1984年在鲜少宣傳的50公尺手槍射擊項目中一舉奪下中國的第一面奧運金牌。而拜社會主義教條之賜,中國大力投資女性運動項目時,美國的大學體育性別歧視禁令尚未解除,所以在2000年女子舉重成為奧運項目時,中國在七面金牌中就奪得四面;2000年的雪梨奧運,中國女子選手更撐起了半片天,五十九面獎牌中有六成由女性囊括。 2004雅典奧運,中國運動員精采的演出將中國推上總獎牌數亞軍的位置;2008年北京奧運,中國當局有無比信心讓「奧運爭光計劃」開花結果。《time時代解讀》九月號專訪政府官員、體大教授、體校校長、教練、選手、廣東省桌球協會副會長等等相關人仕,以不同的角度探討金牌背後的代價。 本文章由「經典傳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授權刊登,更多內容請見本期time時代解讀

資料來源:   / 《time時代解讀》

資料來源:全球華文行銷知識庫授權

---------------------------------------------------------------------------------------------------------------------------------

 
 
目前評價:0
 
您對這一則文章的評價:
 
回應內容: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