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每一個人都是我的唯一,但唯一並不等於最愛》
意識海
比較會帶來自卑或優越感。
當不比較的時候,
所有的自卑感和優越感都會消失,
那麼自己是存在的,
自己就只是存在。
不管自己是棵小樹或是棵大樹都沒有問題,
自己就是自己,
自己是被需要的。
一片草葉和一顆最大的星球是同樣地被需要。
如果沒有那片草葉,
神將會比祂現在來得更少。
布穀鳥的聲音跟任何一個佛同樣是被需要的。
如果這隻布穀鳥消失,
世界將會變得更少,
世界將會變得比較沒有那麼豐富。
只要向周遭看一看,
一切都是被需要的,
每一樣東西都好好地配合在一起,
它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沒有人是較高的,
也沒有人是較低的;
沒有人是較優越的,
也沒有人是較低劣的,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無法比較的。
是誰曾經告訴過我們竹子比橡樹來得更美?
或者橡樹比竹子來得更有價值?
你認為橡樹會希望它也跟竹子一樣有一個中空的主幹嗎?
你認為竹子會嫉妒橡樹,
因為它比較大,
而且它的葉子會在秋天改變顏色嗎?
這種互相比較的觀念似乎是荒謬的,
但是我們人似乎很難改掉這種比較的習慣。
讓我們來面對它,
總是會有人比較漂亮、比較有才華、比較強壯、比較聰明,
或者很明顯地比你更快樂,
相反地,
也一定會有人在所有這些方面都比自己差。
去找出自己是誰的方式
並不是藉著將自己跟別人比較,
而是藉著看清楚自己
是否以自己所知道的最好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潛力。